潮式月餅:記憶里的中秋味道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說起中秋月餅,大多數潮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細膩綿滑的廣式月餅和酥脆香甜的潮汕朥餅,不過,要說這記憶里的中秋老味道,松軟清甜的潮式月餅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到金石鎮,尋訪傳統餅食店,找回中秋老味道。
走進金石中學附近的這家餅食店,陣陣餅香撲鼻而來。制作臺前,林師傅父子仿佛開啟了“流水線作業”模式,揉面團、調餡料、包餡、搟制、印花字、烘烤,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談起潮式月餅,一家四代從事傳統餅食行業的林師傅如數家珍。
餅食店負責人 林師傅:就我自己來講的話,做這個(潮式月餅)已經三四十年了,我們家的話是從我爺爺那一輩做到現在。做潮式月餅,首先要熬糖晾涼,(比如)今天熬,明天糖漿冷卻了就可以用來和面。正常的話,和面后要等三四個小時才能做,剛和好的面是用不了的,太軟了,還沒發酵,做出來的(餅)不好吃,發酵好的進烤箱后會比較蓬松,要不然烤出來是硬硬的。
經過十分鐘左右的高溫焙烤,一個個厚薄均勻、色澤誘人的潮式月餅就出爐了。新鮮烤制的月餅散發著濃郁醇正的芝麻香氣,令人垂涎欲滴;餅皮上印著的“花好月圓”“合家平安”等紅字更顯闔家大團圓的喜樂氛圍。
林師傅的兒子:一年中秋相當于“小過年”,都是印好(意頭的)字,以前這些都是手寫的,(還有)寫詩,現在都比較簡單,花好月圓、合家平安,團團圓圓就對了,都是講這些吉祥話,希望每一年都越來越好。
傳承數十年,無論是選材用料,抑或是制作手藝,林師傅一家始終堅持傳統配方和傳統手工制作,堅守那份最純粹、最地道的“家鄉風味”。他告訴記者,制作潮式月餅的工藝并不算復雜,但要做得好吃、地道,關鍵是要把控好原材料的品質。
餅食店負責人 林師傅:一般來說芝麻要買好一點的,不會摻雜著糠、沙子等(雜質),做出來質量好,都是人家要吃的東西,(肯定)要買好一點的芝麻、花生,便宜的花生往往容易有臭仁。
樸素的門店、傳統的配方、簡單的包裝,卻做出了不少潮人心中的中秋老味道,深受顧客的追捧。隨著中秋節的臨近,林師傅家的潮式月餅訂單量不斷攀升。
餅食店負責人 林師傅:正常我們早上六點多就要起床備料、和面、拌餡料,做這些東西,晚上都要做到12點多,全家人(出動),一天能生產400多張(潮式月餅),沒辦法再多了,純手工的,沒有機械代替。
月是故鄉明,餅是老味香。潮式月餅看上去平平無奇,卻能以最接地氣的傳統味道來打動每一位食客,它已不僅僅是節日獨有的一道美食,更是家家戶戶幸福與團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