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8-06-04
來源:潮州市潮安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瀏覽字體:大 中 小】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8年4月26日在潮州市潮安區第十二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潮安區區長 吳維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區政府在上級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保持穩步增長。全區完成生產總值(GDP)478.58億元,增長7.2%,增速居全市各縣區首位。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1億元,增長6.3%;稅收總收入24.94億元,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8.42億元,增長5.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3.57億元,增長9.7%;外貿進出口總額10.49億美元,增長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85億元,增長9.8%;其它各項經濟指標同步增長。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全力推進“百團大戰”和“重點項目攻堅戰”項目落實落地,全區50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9.5億元,占計劃的143.57%;列入市計劃的15個重點項目(含2個已開工前期籌備項目)完成投資21.3億元,占市下達年度計劃的114.79%。一是交通基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破解外環西路等多個項目的征拆難題,全年完成交通項目征地3850.32畝、拆遷55萬平方米。廣梅汕鐵路增建二線及廈深聯絡線、梅汕鐵路客運專線征拆工作基本完成,動車運用所及潮汕環線高速征拆有序推進。新風路(浮崗橋至深坑橋路段)擴建工程、外環西路(古巷至鳳塘段)改建工程、省道S231鳳灣線鳳凰至文祠路段路面整修與綠化提升工程和潮惠高速公路鳳塘出入口新鳳綠地公園等項目相繼建成,新風路(省道S335樟公線)至高鐵潮汕站連接道路新建工程和炮浮線及支線
續建工程開工建設。中心城區“斷頭路”加快貫通,安北路(東段)、龍橋路(西段)建成交付使用,華埠路和潮安大道改造工程開工建設。連接汕頭市的潮汕大橋工程建設前期工作扎實推進。二是高鐵新城開發建設步伐加快。東山湖現代產業園配套逐步完善。太安堂麒麟閣和普洛斯(一期)等項目建成,萊芙家紡、順發五金、皓明科技、金澤陶瓷、樂卡貿易、深能源甘露熱電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高鐵潮汕站區完成征地2318畝,深洋整村搬遷安置方案和補償方案編制完成。高鐵站區站北廣場改造提升、臨時停車場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水利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94億元,“省級水利建設示范縣”項目和江東圍灌區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及水系連通試點工程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村村通自來水年度建設工程全面動工。四是電網建設取得新成效。鄒魯輸變電工程、寶山輸變電工程主體建成投產,廣梅汕鐵路110千伏龍湖南牽引站工程開工建設,農網改造超額完成年度建設計劃。五是環保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進入試運行,并同步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全區生活垃圾統一進廠處理。沙溪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完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整區捆綁PPP項目全面推進。
——產業質效持續優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體經濟不斷壯大,產業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一是產業持續優化。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05萬戶;新增“個轉企”240戶、“小升規”46戶;完成工業企業入庫5152家,占全市60%以上;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40家,認定“四梁八柱”企業29家。二是創新能力增強。全年爭取各類補助扶持資金5845萬元,完成技改投入16.29億元,增長3.6%。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3個,19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一項科技成果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表彰,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和有效注冊商標均居全市第一位,庵埠鎮和古巷鎮獲市創新發展示范專業鎮稱號。三是品牌效益提高。全區共有3家企業品牌升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9家企業通過省廣東老字號企業認證。成功創建“出口休閑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古巷鎮創建“全國衛生陶瓷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潮安區和鳳凰單叢茶分別獲得“全國十大魅力茶鄉”、“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共品牌”稱號。四是全域旅游取得新成效。新增3A級景區1個,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41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07億元,分別增長18.8%和19.9%。
——環境整治力度加大。深入推進綜合治理,切實破解制約發展的環境障礙。一是城鄉治理有力推進。“治七亂”行動全年投入治理資金1.23億元,一批“七亂”黑點得到整治,城鄉“臟亂差”亂象得到清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鳳凰山區亂開墾茶園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兩違”整治扎實開展,全區共拆除違法建筑365宗、面積429畝,復綠面積213畝,順利通過省的核查。二是生態治理有效落實。持續推進中央環保督查反饋事項落實跟進。不銹鋼行業污染整治任務基本完成;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成投入試運營,大肚坑垃圾臨時堆放場實施封閉和整治,全區垃圾收運體系初步建立;古巷、鳳塘兩鎮陶瓷廢物消納場建成投入使用,陶瓷廢物處理逐步規范;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楓江整治工作扎實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整區捆綁PPP項目按計劃實施,水岸同治和生態水鄉建設初見成效。三是林業生態建設穩步推進。赤鳳、文祠、登塘3個鎮級森林公園和赤鳳田湖濕地公園建設步伐加快。生態景觀林帶、鄉村美化綠化示范點造林、碳匯生態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赤鳳鎮、文祠鎮被省林業廳認定為“森林小鎮”,庵埠鎮、金石鎮申報“森林小鎮”完成前期規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不斷增強。全年投入民生領域資金36.52億元,占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8.3%。一是基本保障落實到位。推進就業創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766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2%。社保擴面征繳工作全面加強,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率進一步提升,社保體系更加健全。二是扶貧工作精準有效。全區共落實各級精準扶貧資金1.55億元,各項幫扶措施全面落實。10個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工作全面啟動。三是公共服務全面深化。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區人民醫院住院擴建工程啟動建設,庵埠華僑醫院升級為區第二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和慢病站新建工程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江東衛生院與潮州市人民醫院組成醫聯體,接受市人民醫院托管。鳳塘、龍湖、江東、登塘等4所鎮級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村級衛生站規范化建設全面完成。婦幼保健和計生服務機構完成整合,人口計生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認定。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寶山中學、實驗學校擴建工程和“華師教育城項目”建設等一批項目全面啟動,規范化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斐然,掃黃打非工作成效明顯。四是平安創建和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面加強。外事僑務、審計、統計、打假、打私、檔案、區志、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政府效能有效提升。強化作風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切實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效能。一是政府作風不斷改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落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辦就辦好、滴水穿石”的工作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促進部門轉變職能、聚焦主業、勇于擔當。二是民主法制不斷深化。嚴格執行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區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按時辦結市、區兩
級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依法履職,重視和加強法制工作,切實提高行政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水平。三是廉政建設不斷強化。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格規范“三公”經費管理,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好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規模經濟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相對較低;二是產業園區建設步伐不快,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工業發展后勁不足;三是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城鄉“七亂”問題未能得到徹底整治,綠色發展水平不高,資源保護和環境綜合治理形勢依然嚴峻;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社會民生事業仍有許多短板需要補齊;五是一些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不足,攻堅克難的創新辦法不多,許多工作需要繼續努力和加強。對此,我們要直面這些問題,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的要求,進一步提振精神,腳踏實地,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義重大。新一年,區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奮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市政府及區委的重要決策部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基本同步。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和污染減排指標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人口計生、安全生產等各項指標控制在上級下達任務計劃之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實黨政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重點企業制度,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勇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多推“暖企”的舉措行動。切實保護各類企業合法權益,激發企業創業精神,大力培育區域大型骨干企業,重視經濟戶口管理,健全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加大企業進園幫扶力度,對產業園區進園企業實施“保姆式”全程服務,及時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碰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全面落實上級關于工業技改事后獎補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鼓勵企業增資擴產,實施改造升級。加快東山湖現代產業園配套設施完善,著力支持太安堂健康醫藥特色小鎮建設,加大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加速已供地企業進園建設進度,力爭新年園區進園企業達到30家,開工建設企業10家,建成投產企業5家。用好省5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的平臺,多做促進銀企合作的事,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技術改造,落實好省新一輪技改三年行動計劃,爭取有更多的企業、更多的項目納入省的扶持項目籠子里。
促進實體經濟結構性降本增效。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大力培育新動能,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擴大優質增量的供給。落實國家“降稅減征提標”三項措施和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10項政策措施,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收成本、要素成本等影響實體經濟成本。
加快培育一批植根性強的本土大型企業。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走“規改股、股上市”之路,著力扶持和幫助皓明、展翠、真美等一批優質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做大做強。
(二)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
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認真對接省的投資導向,用好省首期4000億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平臺,最大限度爭取上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著力抓好已確定年度總投資46.64億元的50個重點項目建設,補足發展短板,優化區域功能配套,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力推進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抓好涉鐵和潮汕環線高速等在建國家和省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無障礙施工,善始善終完成廣梅汕鐵路增建二線及廈深聯絡線“三電”遷改、梅汕客專和動車運用所拆遷交地工作,全力掃清環線高速征拆遺留問題,確保工程按計劃順利推進。著力加快新風路(省道S335樟公線)至高鐵潮汕站連接道路新建工程和炮浮線及其支線續建工程建設,啟動護堤公路(省道S232線)潮安段工程建設,積極配合汕頭市做好潮汕大橋建設。同時,要著力加快華埠路、潮安大道、大霞路、庵鳳路等城區主干道改造建設。
加快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抓好粵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建設。同時,嚴格按計劃抓好農網改造等電力設施建設,加快深能熱電聯供項目實施,滿足我區發展的能源需要。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第三產業持續發展。
做大做優旅游產業。積極搶抓省關于把東西兩翼沿海地區打造成新增長極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我區北部山區綠色生態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統籌全區旅游資源,策劃旅游線路,創新旅游產品,加強宣傳推介,增強我區旅游的吸引力,做大旅游產業。
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加快專業市場、會展中心等商務平臺建設,著力加快高鐵潮汕站區商貿物流中心、古巷大潮汕國際家居城等高端商貿綜合體建設,依托特色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一批行業性、綜合性電商平臺,鼓勵企業“觸電”經營,著力培育中高端消費、現代供應鏈等新動能。
大力推進“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傳承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
(四)完善財稅金融體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強化財政資金管理。統籌財政收支和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盯緊抓牢全區財政收支工作,千方百計擴大財稅收入規模,牢牢守住債務限額“天花板”,確保不突破債務限額。切實加強債務管理與預算管理的銜接,用足用好債券額度資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完善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和數據共享,強化對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加快金融去杠桿,壓降不良資產,加強流動性風險防范。切實抓好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風險管控工作,確保不出現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五)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進一步壓實各級脫貧攻堅責任,加大力度實施就業、教育、醫療、危房改造、低保五保兜底等扶貧措施,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幫扶工程,建立健全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的長效機制,實現全部相對貧困人口脫貧,確保按上級要求如期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要按照“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要求,加快實施10個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確保全面達到省、市整治標準。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穩定糧食生產,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做強做優鳳凰單叢茶等特色品牌。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力度推進水田墾造工程建設,確保今年完成1000畝墾造任務。同時,善始善終完成土地確權工作任務。
(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和諧潮安。
強化污染防治。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突出重點抓好揚塵污染整治,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全面實行河長制,切實強化對韓江及各類水體的管理保護。鐵腕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實施楓江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鞏固陶瓷、不銹鋼等行業污染整治成果。穩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持續開展土地“兩違”整治工作,堅決遏制違法違規用地行為。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以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著力加快赤鳳鎮、文祠鎮兩個省級“森林小鎮”建設,積極推進庵埠、金石兩鎮創建“森林小鎮”工作,爭取今年申報成功。同步做好古樹名木掛牌和保護、桉樹改造和生態茶園改造、文祠鎮生態公益林示范區建設等工作,推進新一輪綠化潮安大行動。
(七)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兜牢底線民生保障。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以教育“爭先”為抓手,大力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優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強與名校合作辦學,加快華師教育城等項目建設。加強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逐步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推動“衛生強區”建設和醫療衛生強基創優行動計劃實施,推進區鎮醫聯體和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加快區人民醫院住院樓、區中醫院、區慢病站等項目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切實有效防控各類重大疾??;深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和婦幼保健能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好省、市十項民生實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優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持續改善創業新環境,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提高創業帶動就業實效。推進社保擴面征繳,建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入發動,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強化健康保障能力。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制度,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和補貼水平,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深化平安潮安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全面推進基礎治理“職能綜合化、服務網絡化、平臺智能化、治理社會化”,著力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深入開展危險源、風險點的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推進“城中村”、“三小”場所、高層建筑火災等消防安全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掃黃打非工作,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八)繼續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強化法治思維。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規范性文件制訂管理和報備工作,完善依法決策機制。強化執法監督,落實區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制度,依法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政務公開考核制度,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行政運行機制。
強化服務意識。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機構改革,清理完善權責清單,增強政府服務效能和公信力。深化“一門式、一窗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整合共享,簡化程序,提高效率。推進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
強化使命擔當。按照“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的要求,廣泛組織開展政策法規、專業技能等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各級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建立健全重點工作責任落實機制和大督查工作機制,通過跟蹤督查、動態管理,力促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實施政府績效考核獎勵機制,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強化監督問責,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
強化廉政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改進工作作風,切實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堅持厲行節約,縮減“三公”經費,嚴控一般性支出,切實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資金的審計,自覺接受監委的監察,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各項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讓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開創新時代潮安改革發展的新局面!